近期伦敦金属交易所(LME)镍价持续偏弱震荡,引发市场广泛关注。截至9月中旬,伦镍主力合约价格在每吨2.1万至2.3万美元区间内反复波动,较年初高点回落超15%。这一走势的背后,既有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,也受到镍产业链供需格局变化的直接影响。
从宏观层面看,美联储加息预期反复、欧洲经济衰退风险加剧,导致大宗商品市场整体承压。作为工业金属的重要品种,镍价对全球经济敏感度较高。美元指数走强进一步压制以美元计价的伦镍价格,国际资本避险情绪升温,部分资金从金属市场撤离,加剧了镍价的波动性。
产业端方面,印尼镍矿供应持续放量成为压制镍价的关键因素。作为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国,印尼2023年镍铁产能预计同比增长20%,其低成本镍产品大量出口,导致全球镍市呈现结构性过剩。尽管新能源领域(如动力电池)对高品位镍的需求保持增长,但传统不锈钢行业需求疲软,叠加印尼镍铁产能释放,短期内难以扭转镍市供过于求的格局。
9月15日,LME镍库存单日减少600吨至3.78万吨,引发市场对供应收紧的猜测。尽管库存总量仍处于近五年高位,但此次去库是近一个月来首次显著下降,部分投资者将其视为短期利多信号。
深入分析库存变动,需结合交割仓单流向与现货升贴水数据。当前LME镍现货对三个月期货合约维持贴水状态(约-50美元/吨),表明现货市场供应相对宽松。此次库存下降可能源于部分贸易商逢低补库,或生产商为应对四季度需求旺季提前备货。由于全球精炼镍显性库存(包括LME、上期所等)总量仍超10万吨,单日去库尚不足以改变市场对中期供应过剩的预期。
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镍消费国,沪镍期货价格走势与伦镍呈现分化。9月以来,沪镍主力合约价格在16万-17万元/吨区间窄幅波动,表现强于外盘。这一差异主要源于国内新能源产业链补库需求支撑,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内外盘价差调整。
面对伦镍价格震荡与库存变动的复杂局面,投资者需采取灵活策略:
关注库存拐点信号:若LME库存连续多周下降且现货贴水收窄,可能预示供需格局改善;跟踪印尼政策动向:印尼政府计划限制镍铁产能扩张,若政策落地或引发供应预期修正;套利机会挖掘:利用沪伦镍价差波动,结合汇率因素布局跨市套利。
相较于伦镍的弱势震荡,沪镍期货表现出较强韧性,这背后是中国镍市特有的结构性支撑。新能源产业链需求保持高增速,1-8月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同比增35%,拉动硫酸镍消费;国内精炼镍库存持续低位,上期所镍库存长期维持在3000吨以下,加剧现货市场紧张情绪;人民币汇率波动使进口成本攀升,部分冶炼企业选择优先满足国内订单,进一步强化内盘价格支撑。
值得注意的是,当前镍价已逼近部分高成本矿山的现金成本线(约1.8万美元/吨)。若价格继续下行,可能引发供应端主动减产,从而形成底部支撑。这也解释了为何沪镍在16万元/吨关口多次获得买盘承接。
展望四季度,镍市多空因素交织,三大核心变量将主导价格走向:
1.新能源需求能否超预期随着车企年末冲量及补贴政策窗口期临近,动力电池装机量有望在Q4环比增长30%以上。若高镍三元电池渗透率加速提升(当前占比约45%),或带动硫酸镍需求超预期,进而推升电解镍溢价。
2.印尼政策落地节奏印尼政府拟从2024年起对镍铁出口加征关税,并计划建设更多镍加工设施。若政策提前实施,可能改变全球镍供应链格局,刺激中间品(MHP、高冰镍)价格走强,间接支撑电解镍价格。
3.全球库存去化速度当前LME+上期所镍库存总量较2022年峰值下降约40%,但绝对水平仍处高位。若四季度出现持续去库(周均降幅超1000吨),将显著改善市场情绪,反之则可能引发空头反扑。
关注跨品种套利:做多沪镍/做空不锈钢,对冲产业链利润再分配风险;利用期权工具:买入虚值看跌期权,防范价格破位下行风险。
波段操作:在15.5万-17.5万元/吨区间高抛低吸,设置3%止损;趋势跟踪:若沪镍有效突破18万元/吨(对应伦镍2.5万美元),顺势加仓多头。
布局镍资源并购:当前镍矿估值处于低位,可关注印尼、菲律宾优质项目;参与绿色镍金融:利用ESG投资趋势,开发镍碳足迹挂钩的衍生品。
镍市正处于传统需求萎缩与新兴需求崛起的转型期,价格波动加剧将成为常态。投资者需建立多维分析框架,紧密跟踪库存数据、政策变动及技术突破(如钠电池替代进度),方能在镍产业的变革浪潮中把握先机。期货之家直播室将持续提供深度行情解读与实战策略,助您驾驭镍市风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