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7日港股航空板块集体爆发,国泰航空(00293.HK)盘中涨幅超8%,南方航空(01055.HK)、中国国航(00753.HK)同步上涨逾5%。这波行情背后,是国际原油价格与人民币汇率形成的"黄金组合"——布伦特原油自6月高点已回落12%,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稳定在7.2关口下方,为航司创造了近三年来最佳成本环境。
航油成本历来占据航司运营成本的30%-40%,当前航油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约25%。以三大航年耗油量4000万吨计算,仅此一项全年可节省成本超300亿元。更关键的是,人民币汇率企稳使航司汇兑损益由负转正,去年因汇率波动产生的百亿级财务费用有望大幅缩减。
中金公司测算显示,人民币每升值1%,三大航净利润将增厚4-5亿元。
政策层面释放的积极信号同样不容忽视。民航局近期明确将国际航班恢复率目标从30%提升至70%,中英、中美航线频传增班消息。国泰航空已宣布8月起香港-伦敦航线增至每日5班,较2019年同期增长25%。这种结构性改善正在重塑航司的盈利模型——国际航线单位收益较国内航线高出40%,其占比提升将显著改善航司盈利能力。
随着7月暑运旺季正式开启,航空市场呈现"量价双升"态势。飞常准数据显示,7月前两周全民航日均执行航班量达15670架次,较2019年同期增长8.3%。更值得关注的是票价水平,北京-三亚经济舱票价同比上涨35%,上海-成都航线均价突破1500元,部分热门航线甚至出现"全价票售罄"现象。
这种爆发式增长背后是供需关系的根本性改变。供给侧,全行业运力投放仍较疫情前低10%,而需求端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5%。特别是商务出行快速回暖,携程商旅数据显示,二季度企业差旅预订量同比增长217%,这种高收益客源占比提升直接推高客公里收益(RPK)。
机构普遍预测三季度将成为航空业盈利拐点。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指出,考虑到7-8月传统旺季叠加中秋国庆长假预订提前,三大航单季净利润有望突破120亿元,相当于2023年全年预测值的70%。这种盈利能见度的提升正在重构估值体系——当前航空股EV/EBITDA仅为6-8倍,较历史中枢低30%,若旺季盈利兑现,板块估值修复空间可达40%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