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第三季度,全球金属市场正经历着戏剧性转折——曾经主导价格走势的能源成本因素,正在被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制造体系逐步取代。以欧洲为例,其再生金属分选中心的机器人分拣效率较2023年提升400%,直接导致剪切料杂质率从2.7%降至0.8%。
这种技术跃迁使得伦敦金属交易所(LME)的废钢期货合约规格在9月被迫调整,纯度标准的提升让当前剪切料现货价格出现每吨30美元的“质量溢价”。
期货之家直播室监测数据显示,10月10日长三角地区重型剪切料(6mm以上)到厂价报2380元/吨,较前日微跌0.6%,但对比纽约期货市场电子盘却呈现0.8%的升水。这种区域分化背后,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启动的“铸件直熔”新工艺——通过激光光谱实时分析剪切料成分,将废钢熔炼能耗降低15%。
这种技术突破正在重塑采购逻辑:具备稳定微量元素含量的剪切料开始获得每吨50-80元的“技术附加费”。
在期货交易层面,剪切料合约的持仓结构出现历史性变化。截至10月9日,CTA策略基金在沪废钢期货的净多头寸占比达37%,较去年同期翻倍,而传统钢企套保盘则首次跌破50%占比。这种转变源于深度学习模型对供应链数据的穿透式解析——某头部私募开发的“废钢流向预测系统”,通过抓取全国3000个拆车场的实时视频数据,能提前72小时预判区域到货量,其最新信号显示华南港口积压的进口剪切料将在10月15日前集中释放。
值得关注的是,新加坡某主权基金在伦敦和上海市场的跨市套利策略:利用欧盟碳关税新政对进口废钢的认证差异,通过船期调节实现每吨12美元的无风险套利。这种操作正在引发监管层的注意,期货之家风控团队在直播中特别提醒:10月12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(FCA)将发布衍生品头寸披露新规,可能引发程序化交易的集体调仓动作。
从日线图观察,沪废钢主力合约(FHRS2512)的布林带宽度在国庆假期后骤缩至46元,创下2025年最低波动率纪录。但期货之家量化团队发现一个异常信号:当30分钟级别的MACD柱状图连续8小时呈现“红缩绿放”形态时,价格却始终维持在2350-2380元箱体震荡。
这种技术背离往往预示着突破在即——结合持仓量变化分析,若价格带量突破2390元压力位,可能触发空头止损盘推动单日3%以上涨幅。
分时图上的“机构痕迹”同样值得玩味:每天上午10:15-10:30出现的规律性抛单,经大数据溯源发现与某智能电网的储能系统充放电周期高度吻合。这揭示出新型关联性——当光伏电站向电网返送电力时,电弧炉钢厂会选择降低生产强度,进而引发剪切料的短期抛售。
掌握这种跨市场联动规律,投资者可构建“光伏出力预测-废钢套利”组合策略。
面对当前市场,期货之家金牌导师在直播中给出三维度策略:
跨期套利窗口:观察2512与2603合约价差,当近远月价差突破80元时,可介入“空近月多远月”操作,历史回测显示该策略在交割月前20天的胜率达68%。波动率捕获:建议配置10%仓位买入平值跨式期权组合,利用IV处于年度低位的时机布局突破行情。
产业对冲模板:对于持有废钢库存的贸易商,可按照“现货吨数×β系数”动态调整期货对冲头寸,其中β系数需根据区域到货量、电弧炉开工率等5个参数实时计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