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国内资讯] 石油行业板块异动拉升 主力资金净流入广聚能源、广汇能源
发布时间:2025-09-16
摘要: 国际油价剧烈波动下的资本暗战:为何资金独宠这两大能源龙头?7月以来,国际原油市场掀起惊涛骇浪。布伦特原油价格在72-85美元/桶区间宽幅震荡,WTI原油期货单日

国际油价剧烈波动下的资本暗战:为何资金独宠这两大能源龙头?

7月以来,国际原油市场掀起惊涛骇浪。布伦特原油价格在72-85美元/桶区间宽幅震荡,WTI原油期货单日波动率屡超3%。在这场全球能源博弈中,A股石油板块却走出独立行情,7月18日单日板块涨幅达2.3%,其中广聚能源强势封板,广汇能源获超3.2亿主力净流入,引发市场高度关注。

地缘政治与供需错配催生结构性机会

中东局势持续紧张,沙特宣布延长额外减产至8月,俄罗斯原油出口量骤降23%,全球原油库存已降至五年均值以下。EIA最新数据显示,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仅剩3.5亿桶,较2020年高点减少42%。这种供需紧平衡格局下,国内能源安全战略价值凸显——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仍达72%,发改委明确要求2025年国内原油产量回升至2亿吨。

资金流向揭示机构布局逻辑

龙虎榜数据显示,广聚能源近三日获机构专用席位净买入1.2亿元,沪股通资金连续5日增持广汇能源。这背后是主力资金的深层考量:广聚能源在深圳前海拥有5.2万立方米石化仓储基地,其保税油业务占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份额超15%;而广汇能源哈密煤化工项目二期投产,煤炭分级提质利用技术使吨煤利润提升40%。

两家企业均具备稀缺的区位优势和产能壁垒。

政策红利打开估值空间

国务院印发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》,要求2025年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20%。广聚能源布局的LNG接收站项目预计2024年投运,年周转能力达300万吨;广汇能源启东LNG接收站三期扩建完成后,接卸能力将跃居全国前三。在碳达峰背景下,这些战略资产正获得超20倍PE的估值溢价,远超传统能源企业15倍的平均水平。

从财务报表看核心竞争力:解密双"广"能源的护城河

全产业链布局构筑安全边际

广汇能源2023年半年报显示,其"煤炭-煤化工-天然气"三位一体模式成效显著:煤炭毛利率达68.3%,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;煤制甲醇单吨成本较行业均值低15%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公司在哈密淖毛湖地区拥有18.7亿吨煤炭资源,按当前开采速度可保供超50年。

而广聚能源依托珠江口仓储网络,构建了"仓储+贸易+物流"的闭环体系,危化品仓储周转率较行业快30%,单位仓储成本低至0.8元/吨·天。

技术突破带来价值重估

在CCUS(碳捕集)领域,广汇能源投资4.5亿元建设的10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已投入运营,捕获的CO2用于油田驱油,每年可创造1.2亿元收益。这项技术使企业获得每吨120元的碳汇收益,相当于传统业务利润的15%。广聚能源则自主研发智能仓储管理系统,使油品损耗率从0.3%降至0.08%,仅此一项每年节省成本超5000万元。

机构眼中的估值密码

根据最新券商研报,广汇能源目标价被上调至12.8元,对应2024年动态PE仅8倍,而国际同行壳牌PE达12倍。这种估值差源于市场尚未充分认知其煤化工技术优势——公司开发的"碎煤加压气化技术"使合成气成本降低25%,在建的乙二醇项目投产后将贡献年利润18亿元。

广聚能源则因持有前海深港合作区3.2万平米土地储备,其资产重估价值可达45亿元,是当前市值的1.6倍。

站在能源变革的历史关口,这两家兼具传统能源保供能力和新能源转型实力的企业,正通过技术革新和战略布局,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。当国际投行纷纷上调原油目标价至100美元之际,主力资金的抢筹或许预示着新一轮能源行情的启动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关键是要读懂财报背后的产业逻辑,在估值重构中把握时代机遇。

标签:
推荐项目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