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元走软与中国需求强劲助推 LME铜价逼近万元大关,美元走强对铜价的影响
发布时间:2025-09-08
摘要: 全球货币格局裂变与东方需求引擎共振,LME铜价在美元贬值通道与中国绿色转型浪潮中蓄势突破,本文深度解析铜市超级周期的底层逻辑与投资机遇。

美元霸权松动催生大宗商品狂欢

2023年夏末的伦敦金属交易所(LME)交易大厅,电子屏上跳动的铜价曲线牵动着全球投资者的神经。三个月期铜合约价格在8月22日触及每吨9,856美元,距离万元心理关口仅一步之遥。这场持续18个月的铜价攻势背后,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与中国经济复苏形成完美共振,正在重塑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体系。

美元指数自2022年9月114.78高点持续回落,截至2023年8月已跌破102关口,累计跌幅达11.2%。这种趋势性贬值在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的背景下愈发明显——CME利率期货显示,市场对2024年降息幅度的预期已扩大至125个基点。当美元这个全球大宗商品计价货币持续走软,以铜为代表的工业金属自然获得价值重估动能。

历史数据揭示着美元与铜价的镜像关系:过去20年间美元指数每下跌10%,LME铜价平均上涨23%。这种负相关性在2023年表现得尤为突出,彭博大宗商品指数显示,以美元计价的工业金属年内涨幅达18%,而按欧元或人民币计价的涨幅则收窄至9%和7%。

对于持有非美货币的买家而言,美元贬值直接降低了采购成本,刺激实体企业加速补库。

更深层次的变革正在发生。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加速,2023年二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降至58.8%,创1995年以来新低。当沙特开始接受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,当金砖国家筹划新储备货币,美元信用体系的裂痕正转化为大宗商品的估值溢价。高盛大宗商品研究团队测算,每1%的美元贬值会推动铜价上涨1.5%-2%,这个乘数效应在本轮周期中可能被低估。

中国需求引擎全速运转重构铜市格局

当西方分析师还在争论经济是否陷入衰退时,中国港口堆积如山的铜精矿讲述着不同故事。2023年前7个月,中国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达323万吨,同比增长12.4%,单月进口量连续5个月保持在50万吨高位。这种持续强劲的需求,正在颠覆传统周期理论对铜市平衡表的计算。

基建投资充当着需求端的稳压器。2023年专项债发行规模达3.8万亿元,其中55%投向交通、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。国家电网宣布未来五年电网投资将超3万亿元,特高压输电工程对铜的需求强度是常规线路的2-3倍。这种结构性变化使得铜的工业属性逐渐向战略资源属性演变。

供应链紧张加剧价格弹性。LME注册仓库铜库存已降至8.2万吨,为2005年以来最低水平,相当于全球4天的消费量。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同样降至3.1万吨历史低位,现货升水持续维持在500元/吨上方。高盛在最新报告中警告,铜市正在经历"结构性短缺",2024年均价预期上调至11,000美元/吨。

标签:
推荐项目更多